热门关键词:
武汉地铁 2 号线王家墩东站 Ⅳ 号出入口工程,是城市交通枢纽建设的关键节点。该出入口下穿青年路与青年路高架桥,周边不仅是武汉市核心主干道(青年路与建设大道),人流车流密集,更分布着给水、电力、电信、煤气等密集管线,邻近的 7m×2.7m 大型排水箱涵模具更是为施工增添了很高难度。来贺模具凭借 “精工筑模、责任先行、创新致远、客户至上” 的核心企业文化,受邀参与该工程矩形顶管模具的研发、制造与全程技术支持,以专业实力护航工程顺利推进。
以 “精工筑模” 为基,打造高品质顶管核心装备
面对工程对顶管精度与可靠性的严苛要求,来贺模具将 “精工细作” 的理念贯穿于矩形顶管模具的全生命周期。为匹配工程需求,定制的 4m×6m 矩形顶管模具采用偏心多轴土压平衡式设计,头部配备 2 个 3m×3.5m 大刀盘(由 8 根偏心轴驱动),搭配 16 个高精度纠偏千斤顶、2 个螺旋出土机及主顶进装置,确保顶进过程精准可控。
在模具制造环节,来贺模具坚守 “毫米级精度” 标准:
管节接口采用 “F” 型承插式设计,模具的合模误差控制在 0.5mm 以内,确保管节对接严丝合缝;
接缝防水装置创新性融合锯齿型氯丁橡胶止水圈与双组份聚硫密封膏,模具的型腔表面经镜面抛光处理,保证防水组件安装的密封性与耐久性,从源头杜绝管节结合部渗漏水隐患。
这种对细节的追求,正是来贺模具 “工匠精神” 的生动写照。
以 “责任先行” 为本,守护既有构筑物安全
工程最大的挑战在于对邻近大型排水箱涵的保护 —— 箱涵断面大、汛期水位高,与顶管相交距离长、垂直间距小,且因年代久远,其破损与稳定状态不明。来贺模具团队秉持 “责任重于泰山” 的文化理念,将保护既有结构安全作为首要目标,与项目方联合攻关:
创新泄压方案:在箱涵前端 1.5m 位置设置 2 排泄压孔(直径 600mm,中心间距 1m,深度 5m),来贺模具通过数值模拟优化孔位分布,确保在顶进压力过大时,能有效缓冲压力,避免直接作用于箱涵。这一方案的提出,源于其 “预防为主,安全第一” 的责任意识。
动态监测协同:在箱涵前端、中部和后端布设直接监测点,来贺模具同步开发了模具顶进参数与箱涵沉降数据的联动分析模型,助力施工方根据监测结果实时调整顶力、速度等参数,实现 “精准顶进,动态保护”。
以 “创新致远” 为翼,提升施工效率与品质
面对 62.4m 的通道总长、5.9m 的覆土厚度及 + 3‰的推进坡度,来贺模具从模具设计层面融入创新思维:
优化顶管机刀盘切削路径与出土效率的匹配性,减少施工卡顿;
改进模具纠偏系统响应速度,确保在复杂地层中仍能保持推进精度。
这些创新举措,使得隧道施工效率远超预期 —— 以平均 4.5m/d、最高 6m/d 的进度顶进,仅用 22 天便完成全部施工任务,于 2012 年 6 月顺利竣工。
以 “客户至上” 为念,全程护航工程落地
从项目初期的模具方案论证,到施工过程中的技术答疑,再到后期的运维建议,来贺模具始终以客户需求为导向。针对武汉汛期水位高的特点,其提前对模具密封系统进行强化设计;面对地下管线密集的现状,提供了模具与管线探测设备的协同作业指导。这种 “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 的服务精神,赢得了项目方的高度认可。
武汉地铁 2 号线王家墩东站 Ⅳ 号出入口工程的圆满完成,不仅是来贺模具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其 “精工、责任、创新、服务” 企业文化的生动实践。未来,来贺模具将继续以文化为引领,在更多重难点工程中铸就精品,彰显中国模具企业的担当与力量。
来贺模具厂参与武汉地铁 2 号线王家墩东站 Ⅳ 号出入口矩形顶管模具施工案例
来贺模具厂凭借在顶管模具领域的专业技术与丰富经验,参与了武汉地铁 2 号线王家墩东站 Ⅳ 号出入口矩形顶管工程的模具供应及技术支持工作。该出入口位于车站东北部,需下穿青年路与青年路高架桥,施工环境复杂:青年路与建设大道均为武汉市核心主干道,人流、车流量大;地下管线密集,涵盖给水、电力、电信、煤气等多种管线,还存在一处 7m×2.7m 的大型排水箱涵,对施工精度与安全性要求高。
基于现场地形条件,项目采用矩形顶管施工工艺,来贺模具厂为其定制了匹配的矩形顶管模具,管节尺寸为 4m×6m。施工所用的偏心多轴土压平衡式矩形顶管机,其核心模具部件与结构适配性由来贺模具厂全程参与优化,该设备头部配备 2 个 3m×3.5m 的大刀盘(由 8 根偏心轴驱动)、16 个纠偏千斤顶、2 个螺旋出土机及主顶进装置等,确保顶进过程稳定可控。
矩形顶管自东往西推进,通道总长约 62.4m,覆土厚度约为 5.9m,坡度 + 3‰。来贺模具厂提供的矩形顶管管节接口采用 “F” 型承插式设计,接缝防水装置搭配锯齿型氯丁橡胶止水圈和双组份聚硫密封膏,有效保障了管节结合部的防渗性能,避免施工期间出现渗漏水问题。
针对工程中过水箱涵断面大、汛期水位高、与顶管相交距离长且垂直间距小,同时箱涵建造年代久远、破损及稳定状态不明等难点,来贺模具厂结合自身技术经验,协助项目团队制定了专项保护措施:
在箱涵前端 1.5m 位置设置 2 排泄压孔,孔直径 600mm,中心间距 1m,深度 5m,分布于顶进轴线两侧各 5m 范围。泄压孔采用小型钻机施工,成孔后灌水至地面标高,可在顶进压力过大时,避免压力直接作用于箱涵,起到缓冲保护作用。
配合项目在箱涵前端、中部和后端各设置 1 排直接监测点,顶进过程中根据箱涵沉降数据及时调整顶进参数,确保箱涵结构安全。
在来贺模具厂提供的高质量模具及技术支持下,该隧道施工进展顺利,以平均 4.5m/d、最高 6m/d 的进度推进,仅用22d便在 2025年 6 月完成全部矩形顶管施工任务,圆满解决了复杂环境下的施工难题,彰显了来贺模具厂在顶管模具领域的专业实力。
咨询电话